查看原文
其他

细说年货的味道

2016-02-02 新疆兵团卫视

春节越来越近了,回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那么地亲切,无论多么劳累,一提到家,每个人都会精神起来,哦,家里有慈祥的父母、亲爱的妻子、可爱的儿女,萦绕在心头的那一抹乡愁,一头系着故乡的亲人,一年的辛劳、快乐悲喜都在这浓浓的乡愁之路上消解。家,我回来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83pxmuy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回家吧,春节,抹不去的乡愁。




卸去辛劳,回家过年,快乐种在心田,那大包小包,装着对父母的孝敬,过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每逢年关,路途上的人,把年货装在喜悦当中,家里的人,将喜庆幸福盛满,在燃烈的鞭炮声中,迎接团圆的拥抱。今天的《春节·抹不去的乡愁》系列报道为您“细说年货的味道”。



由于各地区的差异,风土人情的不同,各地人办年货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年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年货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各地域的的风土人情,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社会的发展足迹。


1985年冬,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农村姑娘采购年货。


1989年春节前,小贩在雪花飘飘的黑龙江哈尔滨街头叫卖泳装挂历。泳装挂历是当年全国最走俏的年货。


对于不同地域,“办年货”也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北方农村,农历春节历来被视为第一大节,如果在新年伊始年货不充足,要影响到一年好运。图为1990年,陕西凤翔,再有两天就过大年了,年货还未置办齐全的农民冒雪赶年集。


1992年1月,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年宵市场的热闹场景。


上世纪90年代,物质资源极大丰富,各种各样的过年必须品应有尽有。1997年春节期间,吉林市区,年货集市上的小吃摊,很多从乡镇进城赶年集的人,都要在集市上吃顿午饭。


进入新世纪,社会各方面的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2001年2月,处于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线上的巴东县老城区全面启动二期移民搬迁,临街所有市场和建筑全部拆除。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人员的流动限制开始放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2002年1月28日春节前夕,湖南邵阳,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没回家,老人肩挑手拉留守孩,忙里偷闲办年货。


经济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物质需求。2003年1月26日,武汉市民采购年货,拉台大彩电回家。


2005年1月30日,吉林市船营区欢喜大集上出售的火鸡吸引了赶集人的目光。


2006年1月23日春节前夕,郑州一汽车销售市场里,有人正在选购小排量汽车。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之间的人们因为生存环境、民族等不同,也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图为2004年1月18日,浙江的水上年货集市。满心欢喜地挑中了鸡,下船还得小心。


2005年2月1日,安徽金寨的渔民在抽干了水的鱼塘里捕鱼,以供应年货市场的需求。


2006年12月31日,湖南凤凰县三江镇,苗乡妇女们身着民族服饰,打扮得漂漂亮亮赶集购买年货。


2007年2月4日,广州的腊味店里挂满了蜡鸡、腊鸭、腊火腿等各式各样的腊味。


2007年2月13日,在新疆吐鲁番市年货经销点,一名市民被飘香的馓子吸引。


2013年2月12日,春节期间,浙江桐乡乌镇“水上集市”一片繁忙,船家准备了充足的年货开市迎接客人。


2014年1月11日,吉林省吉林市,杨木乡老跃沟水库冬捕出鱼,一网下去打出了1万多公斤鲤鱼、白莲等肥美鲜鱼,丰富了城乡居民春节餐桌。


新疆人,来自祖国各地,办年货,有与内地人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那就是羊肉、水果、干果。每逢春节,新疆人都要预备些干货,给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品尝。


阿克苏农牧民正在赶巴扎、办年货


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的职工正在集贸市场上买鱼,相比于去超市选购年货,大家更愿意在集市上选购,热热闹闹的才像过年!


如今,爱网购的人越来越多,春节临近,在网上给自己置点新衣,选购点年货,已是平常事。


时代在变,中国人购买年货的的方式、地点、种类都在发生变化,每个年代的年货都是那个年代的烙印,也是人对于生活美好向往的追求。中国人会把对“家”和“团圆”的爱意注入到新年的年货中,同时寄托了对于亲友的美好祝福。

编辑/尹潇婕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猜你喜欢❤

回家吧!家是伴随行走的永恒驿站!

王石为兵团滴灌技术点赞

关注 | Ta就是兵团首个进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